第四代住房:现代绿色建筑

第四代住房(第四代住宅,Fourth-generation Houses),又称庭院房、立体园林生态住房或城市森林花园建筑,是绿色建筑的衍生品。
从时间维度来看,自人类住宅已历经了三次更新迭代,从茨棘之间的茅草房到青砖瓦房再到电梯房。第四代住房融汇叠加了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街巷胡同、低层别墅以及第三代住房电梯房的优点于一身,并且能向高层建筑形态发展。

第一代住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空间的合理划分与布局并未涉及;
第二代住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但空间设计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相关标准;
第三代住房基本满足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规划趋于合理化,但千篇一律的外部建筑形态与大同小异的室内空间布局,愈发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代住房”是绿色建筑的衍生品,融汇叠加了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街巷胡同、低层别墅以及第三代住房电梯房的特点于一身,并且能向高层建筑形态发展,又称“空中庭院房”“空中城市森林花园”。每层都有共享的公共院落和开放式可自由行走的街巷,人们可将车开到空中家门口,每户都有私家庭院,可实现种花、种菜、遛狗的田园生活,建筑外墙长满植物。每个建筑还使用到再循环的灌溉系统以及光伏太阳能电池,利用自然能源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此外,建筑植物不需要人力浇灌,直接使用循环雨水。

室内外空间
第四代住房拥有垂直绿化的方式,将传统的居住模式与现代的科技相融合。
情感体验
环境行为学中的相互渗透论认为,环境与人之间,或强或弱、或间接或直接地相互交织,人与这些环境之间保持着感知、选择、使用、适应和解释等关系。构成人与环境相互渗透的系统,相互渗透论把人和环境看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系统。
第四代住房私家庭院、共享街巷所提供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为构建人与环境的整体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满足各个年龄阶段人们的社交需求。通过给建筑“披上”绿色的外衣,使得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和谐统一,置身其中能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同人的生态本性联系起来,与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核心思想是强调居住环境是为人提供愉情悦性的生存空间。
设计理念
第四代住房每层都有共享的公共院落和开放式可自由行走的街巷;内部有街巷、室外公共院落空间。

相关争议:

标准滞后
第四代住房处于概念论证和试制研发阶段,基于绿色建筑标准,尚未自成体系,形成规范。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实践经验。
成本费用
第四代住房设计及建设标准高于普通住房,室外绿化和空中交通对建筑的承载能力要求更高,配套设施设备投入势必增加,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营维护费用高。私人空中花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维护。
影响因素多
第四代住房植物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受地域、季节等条件制约,须因地制宜选取物种及种植方式,也要解决蚊虫病害、森林防火、高空坠物、结构受损等种养及安全问题。
市场接纳
每套第四代住房需配建50平方米的公共面积(含花园、道路、停车场),其成本通常靠提高售价来摊销,达到市场预期尚有时间过程。